近日市場監(jiān)管總局組織起草了《防范外賣餐飲浪費規(guī)范營銷行為指引》(以下簡稱《指引》),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。
動動指頭,美食上門。如今,點外賣已成為越來越多消費者的生活習慣。據統計,截至2022年年底,我國外賣用戶已突破5億。然而,迅速發(fā)展的網絡餐飲行業(yè),也逐漸成為食品浪費“高發(fā)區(qū)”?!俺砸话?,丟一半”已成部分外賣消費者的壞習慣,有的外賣甚至“連包裝都沒拆就被扔掉了”。事實上,只需要我們稍微留意一下,一些大型寫字樓的廚余垃圾箱里總有“吃不完的外賣”。曾有數據顯示,在覆蓋全國29個省份、1142人次外賣就餐人數的調研結果中,每位外賣用餐顧客平均每餐浪費一兩多(57.5克)。浪費量占總廚余垃圾產生量的52.2%……而這也可能只是冰山一角,在樣本調查無法觸及的角落里,外賣食品浪費恐怕已無法想象。
其實,在反食品浪費法施行后,商家、平臺、監(jiān)管部門等都在防范外賣餐飲浪費上做了不少工作,但為何浪費之風還是沒剎住?不妨從浪費的末端(外賣消費者)說起。一般情況下,外賣造成浪費大多是兩種情況,一是“不好吃”,二是“點多了”。前者涉及多種情況,后者除了有消費者隔著屏幕無法感知食品分量的自身原因之外,還可能是被“設套”了。比如起送門檻、滿減折扣等營銷手段,常常導致消費者為湊單而過量點餐。原本是為了節(jié)省的滿減,結果卻成了浪費的推手,想想也是諷刺。這亦是《指引》強調要從外賣餐飲行業(yè)的營銷行為入手進行規(guī)范的主要原因。
說完商家和消費者,也該聊聊連接兩頭的平臺了。作為既不生產也不消費、看似只負責提供中介服務的網絡餐飲平臺,實際上是制止食品浪費的重要環(huán)節(jié)。可惜的是,現實中一些網絡餐飲平臺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,既未能按照相關要求,以顯著方式提示消費者適量點餐,又未對商家盡到應有的監(jiān)督責任,甚至一些滿減、起送機制,其算法就是平臺設計的。一言以蔽之,若處于網絡餐飲生態(tài)核心樞紐地位的平臺“不作為”,防范外賣餐飲浪費難免事倍功半。對此,《指引》強調督促網絡餐飲平臺發(fā)揮引領帶動作用,無疑是雙向發(fā)力、壓實責任。
一粥一飯,當思來之不易。壓實平臺商家責任,監(jiān)管與引導皆不可少。一方面,應督促平臺商家明晰餐品信息、優(yōu)化完善滿減湊單等機制。另一方面,可鼓勵引導商戶優(yōu)化餐品供給結構,提供如小份菜等個性化服務。事實上,曾在市場上遇冷的“小份餐”,今年已賣出超過60億單。有數據顯示,平均每單“小份餐”外賣,可減少食物浪費110.23克,由此帶來的食物浪費減少比例達53.3%。對此,不妨在推行“小份菜”上繼續(xù)發(fā)力,鼓勵平臺探索設定更為科學的起送門檻和計價方式,讓商家能獲得實在收益,消費者按需點單,外賣食品浪費或可得到有效遏制。
(編輯: 廣州網 龍煜)